羊男的迷宮:真正意義上的奇幻文學式電影

padesktop2_12801.jpg

大部分的人依據經驗都會覺得把文學敘事搬上電影螢幕,常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尤其如果那部文學作品本身具有太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時,電影的改編常常很難滿足原始讀者的期待。對我來說,我也覺得要把文學巨著搬上螢幕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但是我的著眼點不在於電影中的人物是不是符合原著的形塑,我也不太在乎電影中的場景是不是符合原著的描寫,我甚至覺得改編故事乃至於結局,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是我仍然覺得很難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原著本身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學敘事技巧時,要如何讓這種似乎只屬於文字的魅力能夠躍然螢幕之上,要把這種文字間的弔詭表現成影像是非常不簡單的。目前我腦海中浮現的成功例子,大概是像「時時刻刻 The Hours」那樣的電影,小說本身就具有對於「戴洛維夫人」的後設文學趣味,而電影導演也讓影像敘事體現出對吳爾芙作品精神的致敬和模擬。

至於今天想要討論的奇幻主題,像是「魔戒」或「哈利波特」,或許電影人物、場景都「學」得和小說很像,甚至故事也照著小說基調走,但是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成功的奇幻電影,卻都不是成功的奇幻文學電影,因為它們都沒有體現出小說中特有的筆法和結構。相反的,去年獲得國際關注的一部歐洲原創的奇幻電影:「羊男的迷宮」,反倒讓我看到了奇幻電影擺脫好萊塢式的「高潮迭起」模式,而在敘事手法上展現了文學作品中才容易出現的鋪陳、對比、象徵、諧擬、辯證的精彩。

有時候好萊塢式的商業電影確實是最好的娛樂,但是有時候我也不得不說我真的受夠了「三分鐘一個高潮」的拍攝模式。幹嘛什麼電影都需要高潮?難道就不能細火慢燉,難道就不能讓電影的元素之間可以有一種想像的空間、可以有一種空白的美感、或者可以有一種千迴百轉的樂趣嗎?當然,高潮式電影在觀眾接受度上是比較高的,連我自己也愛看,只是這種電影常常看著這個高潮就可以忘了前一個高潮,看完電影剛好可以把所有的高潮忘光光。而另外一種電影,則需要你不斷的回想前面的鋪陳,需要你自己去想像故事之間的對比,需要你自己去揣摩角色的心境,然後看完電影後你必須思考、說明、辯證,最終才能獲得電影的意義。

而「羊男的迷宮」對比於「魔戒」和「哈利波特」,就比像是偏向後面一種電影。「羊男的迷宮」取材了許多既有的童話、神話故事,也取材了西班牙內戰的歷史故事,編劇把這些題材鎔鑄為一個完整的新故事,然後在其中放入了許多具連結關係與想像空間的象徵元素。所以有許多影評會注意到「羊男的迷宮」的人物影射了西班牙內戰的某些政治現實,也有的影評會注意到片中那三個試煉參考了一些經典的童話、神話故事,而我們當然也可以花時間去討論片中真實與虛幻交錯的意義,或者是羊男造型、牧神形象所代表的慾望、理想、醜陋、美麗間的相輔相成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夠造成這種多元的解讀,就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只有運用了成功的敘事手法,才能造就這種文學式的象徵能量和想像之美。

padesktop2_1280.jpg

其實對這位拍過「刀鋒戰士」和「地獄怪客」的導演來說,「羊男的迷宮」展現的不同於一般奇幻電影的格局並不令我訝異,因為Guillermo del Toro在前面的電影中就嶄露出對於宗教犧牲題材、異教靈性主題的過人詮釋能力,即使在商業性的電影中也難掩那種特殊的風格。真希望當初基努李維的「康士坦丁,驅魔神探」也能夠找Guillermo del Toro來拍,因為這位導演在「羊男的迷宮」中那種對宗教傲慢的嘲諷、對於信仰自由的辯證,以及詮釋靈性生活中「痛苦、質疑、選擇、永生」四個階段的能力,都一再展現出令人動容的水準,而這種電影中隨處湧現的「詮釋」,正是「羊男的迷宮」精彩之處。

我很想再花更多的篇幅來詮釋「羊男的迷宮」裡面的各種象徵和意義,但是我必須就此打住,才能保留給觀眾自己去欣賞、去思想這部電影的樂趣,它是最近我看過的奇幻電影中,最具有文學性的非文學改編電影,也因而是這麼的餘韻無窮。透過「殘酷」、「童話」、「美麗」、「人生」四個主題的辯證,到底是殘酷人生、美麗童話;還是殘酷童話、美麗人生;亦或是人生即童話、殘酷亦美麗?在電影最後小女孩閉上眼的那一刻,一切都留給觀眾去想像。

Comments (3)

匿名

12:48 下午

昨天本來去租DVD時,很想租羊男的迷宮,我自己也很喜歡看這類天馬行空的電影,不過後來還是選了「忍者龜」...

Dubwoman

8:49 上午

羊男的迷宮算是寫實與魔幻並行的故事,我還滿佩服導演可以把這兩個故事解構拍成如果獨立也成立的大人與小孩的世界。

Esor Huang

2:15 下午

確實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用了非常巧妙又曲折的說故事技巧,很厲害也很好看。